大城之變|碧水再生 一城清流潤京華
京報網
2025-09-16 14:07
地下,再生水廠機械設備
晝夜不停高效運轉
“吞下”城市生產生活排出的
渾濁污水
處理后“吐出”干凈清澈的再生水
地上,再生水通過補水管道
匯聚成水系景觀
圍繞其建設的濕地
公園風景宜人
吸引市民游客前往觀賞打卡
《北京晚報》2025年9月16日版面
●地下:碧水再生水廠
●地上:碧水地面景觀公園
水廠上方打造水綠交融新景觀
先進技術讓“鄰避”變“鄰利”
初秋時節(jié),走進東六環(huán)
碧水地面景觀公園,
景觀湖栽種的荷花盛放,
黃菖蒲、蘆葦迎風挺立。
今年7月1日,
居民期盼多年的
景觀公園免費開放了,
山水詩意躍然而現(xiàn),
日最高接待五千多人次。
碧水地面景觀公園
這處公園暗藏玄機,
無論是濕地景觀,
還是園區(qū)的綠化灌溉,
大部分水源來自公園正下方的
碧水再生水廠。
在水廠地下一層操作層,
300余米長的工作廊道上方,
是鳥語花香的景觀公園,
陽光順著“天河光廊”灑進來;
腳下,是輸送污水的管線,
兩側分布著污水處理單元,
污水凈化全年不間斷進行。
污水經過格柵間、
曝氣沉砂池、生化池、
二沉池、高密沉淀池、
膜池,最后經紫外線消毒,
出水指標達到北京市
《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
水污染物排放標準》B標準,
出水標準達到地表水IV類。
這些年,再生水廠的
除臭技術越來越成熟。
工藝工程師張帥介紹,
該廠采用HERO技術,
臭氣可以全流程收集,
通過生物處理過程
將臭味物質分解為穩(wěn)定的
無機物、二氧化碳、水后排放,
有效解決了氣溶膠逸散風險,
“鄰避效應”變成“鄰利效應”。
家長帶孩子來碧水地面景觀公園游玩
再生水形成規(guī);瘧
碧水再生水廠
是副中心最大的污水處理廠,
方圓46平方公里范圍內的
生活污水都匯流于此。
張帥介紹,早前,
這里是一處廢棄坑塘,
碧水污水處理廠剛建起來時,
處理規(guī)模為每天10萬噸。
后來,其占地大、能耗高、
處理能力低、氣味難聞等
缺陷日益凸顯。
改造后遷至地下,
面積從原323畝減少到110畝,
日處理規(guī)模提高到18萬噸,
釋放地面空間約5.7萬平方米。
水廠通過綠化建設,打造出
水綠交融的城市森林景觀
和綠色生態(tài)海綿體系。
八成再生水補給玉帶河,
還有一部分用于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
環(huán)球影城等地的景觀用水、
市政雜水、電廠用水。
北京市節(jié)約用水辦公室
工作人員王宏博介紹:
“如今,再生水已在工業(yè)冷卻、
市政雜用、生態(tài)補水等領域
形成規(guī);瘧茫
是破解超大城市
‘水瓶頸’的關鍵支撐。”
●地下:槐房再生水廠
●地上:“一畝泉”濕地公園
濕地下藏亞洲最大地下再生水廠
“一畝泉”重現(xiàn)舊日勝景
南四環(huán)外公益西橋南側,
約220畝的“一畝泉”人工濕地
水清草碧、綠樹環(huán)繞、鳥語花香。
垂直于濕地下方,
藏著亞洲規(guī)模最大的
全地下再生水廠——
槐房再生水廠,
日處理能力60萬立方米,
每年可為河道補充
約兩億立方米高品質再生水。
槐房再生水廠
緊鄰小龍河發(fā)源地,
據記載,該發(fā)源地
曾名“一畝泉”,
因有 23 處泉眼,
面積約一畝而得名。
曾經,“一畝泉”河水清澈,
為濕地景觀。
后來地下水位下降,
泉眼干枯,美景不再。
隨著槐房再生水廠運行,
達到地表水IV 類標準的再生水
注入濕地景觀并輸送至小龍河,
“一畝泉”濕地舊日勝景重現(xiàn)。
“一畝泉”濕地公園
“地下水城”運用先進工藝
從槐房再生水廠地下入口走進,
地下一層為維修巡視層,
地下二、三層則布滿了
錯綜復雜的管道,
最深處可達18米多,
相當于6層樓的高度,
堪稱“地下水城”。
污水采用一系列工藝處理后,
進入清水池,通過配水泵房
輸送至再生水管網,
用于綠化、市政雜用、
工業(yè)冷卻用水、河湖補水等。
北京排水集團自主研發(fā)的
“膜科技”,為高濃度污水的
處理難題提供解決方案。
槐房再生水廠還配備
全套通風除臭系統(tǒng),
臭氣被收集,
處理達標后再排放。
●地下:稻香湖再生水廠
●地上:花園景觀與水科普基地
再生水廠讓農村荒地變生態(tài)花園
宜人水岸傳播環(huán)保理念
海淀西北部,稻香湖再生水廠
毗鄰翠湖濕地公園
及永豐產業(yè)園,
地上空間的濕地區(qū)域內
水流潺潺,成片蘆葦點綴綠意。
再生水廠建設前,
這里是一片農村荒地。
如今,景觀綠化率達90%以上,
儼然一處別致的生態(tài)花園。
稻香湖再生水廠地面花園景觀
這里的景觀用水,
同樣來自垂直于地下的
稻香湖再生水廠。
處理后的水積蓄在清水池中,
通過補水管向濕地水域補水。
一旁的水科技展廳內,
水廠利用自身水資源優(yōu)勢,
辦起水保護、水科技、
水文化科普宣傳基地。
稻香湖再生水廠地面水科技展廳
地下治污節(jié)省土地70%
污水處理設施
被深埋地下16至18米。
來源于溫泉鎮(zhèn)中心區(qū)、
翠湖科技園、冷泉及南安河等
約67平方公里范圍內的
污水匯聚于此,
經層層凈化處理,
出水水質達到北京市
《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
水污染物排放標準》B標準,
滿足生態(tài)補水需求。
2024年,稻香湖再生水廠
產出的再生水向南沙河補水
超1000萬噸。
稻香湖再生水廠負責人
郭泓利告訴記者,
稻香湖再生水廠通過
“地下治污、地上造綠”,
讓生態(tài)景觀與污水處理構筑物
融為一體,
實現(xiàn)了土地集約化利用,
占地面積僅4.66公頃,
較傳統(tǒng)水廠節(jié)省土地70%,
預留了更多可利用的城市空間,
惠及鄰里。
延伸
臺湖地下再生水廠預計2027年投用
涼水河北與南六環(huán)、
京津城際形成的三角地內,
亦莊新城臺湖再生水廠
正緊鑼密鼓地施工,
預計2027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屆時,這座全地下再生水廠
將成為亦莊乃至京郊
最大的再生水廠,
污水處理范圍覆蓋
經開區(qū)涼水河以北區(qū)域、
涼水河南側物流基地,
面積約55平方公里。
數說
北京已新建改造再生水廠113座
十余年來,北京已新建改造
再生水廠113座。
2024年市政再生水生產能力
為一天728.9萬立方米,
污水處理率從82%提升至97.5%。
2024年新建再生水管線112公里,
全市再生水管線達2429公里。
如今,再生水已成北京
第二大穩(wěn)定水源。
全年再生水利用量
達到13.23億立方米,
占全市水資源供給總量超30%,
其中,河湖補水
再生水利用量11.82億立方米,
占補水總水量的70.5%;
生產生活再生水利用量
1.41億立方米。